长白山次生林区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建设初探

摘要:当前,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地区的实际情况,就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问题做一探讨。

关键词:林业发展;效益

中图分类号:[DF413.2]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地区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们这个地区属长白山次生林区,目前的只要问题是森林质量问题及林产品综合利用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过量采伐、重采轻造、重采轻育,引起森林自身功能下降,效益不佳,发展后劲不足;同时林产品的加工创立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国有林区普遍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的局面。因此恢复森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势在必行。从另一方面看尽管国有林区林业企业存在着“两危”,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除了我国政府对林业发展高度重视以外,就我们这个地区来说,还有几个重要方面:一是加强造林、育林力度,培育林业发展后劲,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林业已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二是,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意识在不断增强,林业科技研究与实践活动已在许多地方开展,一些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这将成为“两个体系”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兴林致富的热情日益高涨,我们这个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加上国内、国际林业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稳妥可靠,“致富潜力在山上,希望在林业”几乎成为有山有林地区人们的共识,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发展林业,建设“两个体系”的力量源泉。

2建设“两个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持续发展原则。林业资源是可以再生资源,林业事业是造福子孙的事业,我们应该把持续发展摆在林业决策的重要位置,凡是影响持续发展生产经营活动,都应受到否决。我们不仅要抓好造林、育林、护林养山还要注意保持水土,维护和增进林地肥力,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使林业资源越用越丰富,林业生产条件越用越优越。林产工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同时要积极争取各方面对林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确保持续发展具有必要的经济实力。

第二,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这里地域广阔垂直高度,林地坡度,土层厚度以及肥力等状况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不仅表现在地区与地区(如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林场与林场之间),就是同一座山头,同一条沟谷甚至同一块林地,有的也十分明显。因此,在组织林业建设过程中,应当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合栽什么树就栽什么树,什么树种既长势好又有高效益,就发展什么树种。能栽多大面积就栽多大面积,这样才有利于林业生态迅速完善。有些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很严,盲目追求单一树种的大面积集中连片是不可取的。

第三,针阔混交的原则。过去,我我们这个地区,国有林业企业,民营林业和个人栽植林木,多为单一的针叶树种,很难形成森林病害天敌的群落,结果森林病虫害频发,影响了森林生态体系的完善。我们在营林生产中应注意做好针、阔叶树种混交。这样有利于较快地形成良好的森林生物链和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体系。有利于林业生态完善和健康发展。

第四,“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三个效益”即: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是一个投入较少收益较大,效益稳定的产业,只有取得较好的的经济效益,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林业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把获取最佳效益做为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第五,长短兼顾的原则。在建设和完善“两个体系”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调整的各项工作。同时,我们还必须兼顾好当前经济效益的提高,即建设高效林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广大林业建设者的物质、文体生活水平,为林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六,森林物种“互利共生”的原则。这是在建设生态林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具有很强科技性的原则。建设“两个体系”与高效林业是相辅相承的。所谓“高效林业”应该是多物种、多层次、立体方式、高效益的林业,在设计上,要根据各个局部的生态条件,选择适合的组合物种依据互利共生原则合理配置。使它们在同一林地上“和平共处,互利共荣”利于林业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完善。

第七,保护与营造并重的原则。首先是以最大的力度加强天然林保护,使其得到良好的休养生息。由于我们这个地区森林中的成、过熟林和病腐林占有一定比例,可采取总体上逐年削减天然林采伐量,局部依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的办法,这样就可以达到即使天然林得到有效的保护,又使成、过熟林得到利用,病腐树及时清除,不把森林病虫害传染源遗留在林地中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低质低产林的改造,清理天然林中的有害物,使林地中卫生、透光、营造适于林木生长的良好环境。

3“两个体系”建设的设计模式

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设计上我们要针对本地区的生态条件,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把林业与农、工牧、副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空间的立体性,充分利用气、光、水、养分等自然资源,获取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1生态体系建设

根据本地域的实际,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阶梯式模式: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分为上、中、下三级阶梯,针对各阶梯的生态条件进行物种配置,基本可分为乔木带(用材林带)——经济林带(果树、药材及其它经济作物)——种养带(农副业带)。

二是垂直结构模式。主要是指在林地内依据森林物种互利共生的原则,进行多物种多层次、立体式的资源配置。主要的配置办法为:乔木——灌木——藤木——中草药及其它可在林冠下生长的经济植物。

三是阶梯垂直结构模式。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即在阶梯式的配置的乔木带下进行垂直式物种配置,在有条件的经济林中,亦可进行立体式,多层次配置,我地区大多适于此种模式。

3.2林业产业体系

在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中,都要按照高效林业的要求,调整林种结构。我们这个地区林业资源相对较好,但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相对薄弱,应在抓紧资源培育的同时,下大气力改变二、三产业薄弱的现状。由于有沈/吉铁路横穿东西,梅/集铁路纵贯南北,又是有营/白、四/浑和通/集等公路为主线的公路网,具有很大的辐射作用。集中力量在铁路和公路沿线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人造板、细木工、林产化工森林食(饮)品等产业,在在山高林密、资源丰富的地方,兴建一些经济动物、植物、食用菌等生产、繁育基地,举办几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并以骨干企业为中心,以优势产品为龙头,组成林、工、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整体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林业体系,并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

参考文献

[1]牟艳玲.中国北方森林潜在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D].兰州大学:兰州大学,2010.

[2]张金龙.东北早春类短命植物区系及分布格局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2008.

[3]吕佳佳.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影响及其适应对策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

推荐访问:长白山 林区 初探 林业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