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电视历史剧

【摘要】中国电视历史剧一直是电视剧中的一个热点类型,电视历史剧以历史为创作蓝本,塑造了一批各有特色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历史剧的方式表现了新时代价值取向。一部合格的电视历史剧应当紧扣艺术真实、秉承历史精神、弘扬时代主题,这是电视历史剧发展和创新的关键。

【关键词】电视历史剧 价值取向爱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当下有的电视历史剧情节荒诞,有的电视历史剧故事情节严重曲解史实,有的电视历史剧对史实和历史人物过分演义,有的电视历史剧把历史移花接木、混淆历史概念,给观众带来误解……这些显然不是大众需要的电视历史剧。大众需要的电视历史剧应该表现正确的价值取向。一部合格的电视历史剧应当紧扣艺术真实、秉承历史精神、弘扬时代主题,这是电视历史剧发展和创新的关键。

艺术真实:电视历史剧是艺术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电视历史剧以历史为创作蓝本,塑造了一批各有特色的人物,一定程度上运用新时代历史剧的表现方式,表现新时代历史剧的价值取向。

电视历史剧应该表现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如《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军师联盟》等。《汉武大帝》表现了汉朝走向强盛的要素及其精神力量;《贞观长歌》展示了盛唐气象乃至中华民族在强盛时期的光辉;《军师联盟》探讨了三国归于晋的主要原因。《军师联盟》在优酷及卫视同步播放,豆瓣评分8.3分,该剧的艺术创作与艺术表现皆能看出其主创团队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和演员精湛的艺术呈现,使得《军师联盟》中角色性格逻辑与历史逻辑达成统一。《军师联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赋予三国题材一个全新的历史眼光去解读并进行艺术创作。该剧的艺术虚构与影像塑史的能力是其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成为该剧值得讨论的部分。

有关人物与事件一旦成为历史,我们对其的描述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这在承认时间存在的前提下是客观的,其事一旦逝去,不可复得;另一种是指史料中所记录的事件,它是人类记忆的展现,也是相对的。”前者要求人们通过科学手段去证实那段历史;后者则要发挥一定的艺术想象去填补那段历史痕迹。以三国题材历史剧为例,新形态下的三国题材历史剧的评判标准,以人们头脑中既定历史书籍和艺术作品为认知标准去衡量现代创作的对错,未免有失偏颇。即历史真实的严肃性历来被无数电视剧创作者解构,部分历史剧毫不避讳地对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和历史人物的原型进行了新的虚构和定位,顯然作品更为关注的是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主创团队在为自己剧作找到符合逻辑的线索后,艺术化的创造必然打破史实记载的束缚,叙事线索、情节安排、人物设定等艺术创作,都将为主创团队整体的艺术理念所呈现的价值表达服务,既给人惊喜刺激的观影体验又不失历史剧的厚重感。

历史精神:电视历史剧要在重塑与还原中表达正确的价值判断

电视历史剧价值表达与历史意识引人深思,主创团队所坚持的价值判断与基本历史观,直接影响其艺术呈现与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也可以加入适当的艺术虚构。因此,与其说一部历史剧再现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不如说其在重构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既然主创团队有雄心在历史述事中以明辨对错的价值取向影响当代社会意识与社会实践,那么深入思考其价值表达“对”与“错”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对历史进行艺术虚构和以影像表现历史的过程中,难免引起争议。历史一旦被尘封,我们对它的任何描述都不可避免地沾上主观色彩,尽管正史与文学作品的性质不同,但或多或少都带有“虚构性”,只是文学文本有意虚构,而历史文本则往往是在力求客观时,不知不觉中调动了人的虚构天赋,以试图还原历史真实。既然“虚构”是不可避免的,是否意味着“真实的历史”是虚无的呢?

《军师联盟》第一集便给出了答案:“我辈治学,就是要从残章断简中重塑文明,上合圣贤之精神,下利国民之策略,决不是断章摘句,相互争斗。这篇文章(指《咸有一德》)上可规劝君王,下可教导庶民,就应当流传于后世。研究注疏,怎么能说是无用之功呢?学识之对错不仅仅关乎于文字,更关乎于态度。”司马懿说给杨修的这段台词所谈论的是对研究学问的态度,也融入了主创团队对历史剧创作的观点。这种“历史精神”大抵是台词所讲的“态度”。而历史剧本身也是“从残章断简中重塑文明”,既然是“重塑”,便不可能是严格意义上的“还原”历史。历史不能“还原”,也不必“还原”,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我们追问历史的过程中去不断重新认识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并主动反思、完善我们整个社会、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明。“重塑”是我们与古老历史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我们在残章断简中与古人进行精神交流,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收获远大于还原历史的真相。“观众看到的不只是历史的艺术化呈现,不只是家族悲欢带给他们的起伏跌宕,更为重要的是作品创作背后和作品当中人物、故事所呈现的信念的力量和精神感召。”

时代主题:电视历史剧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唱响时代主旋律

中国电视历史剧往往以一段真实历史事件或者某些真实历史人物为创作核心,展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救亡图存、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如《八路军》《新四军》《中国远征军》《胜利之路》《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彭德怀元帅》等。

电视历史剧叙事内容多为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体人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使得抗战剧不再单纯关注八路军,而是放射到了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新时代抗战剧对于人物的塑造更加个性化、人性化。这体现在正面人物塑造和反面人物塑造两个方面。在正面人物塑造中,新时代抗战剧摒弃了神化主要人物的创作手段,使之更像一个有七情六欲、有小毛病的人。对敌人的塑造也不再是平面化的,而是出现了一些独特的个性形象,从人性出发,更具反思价值。

电视历史剧应该尊重历史史实和历史人物,表现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胜利之路》表现的主要人物家庭背景虽然不同,却在抗战的大环境下拥有了同样的目标,爱国精神促使他们成长为真正的国家栋梁。该剧彰显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郑少军作为主角,承担着该电视剧主要价值观的传承作用,他的心路历程其实就是由小爱到大爱、由己及人的转变。这种转变真实可信,也符合人性人心,贯彻了编剧从人本身出发的价值取向表明了无论是抗战时期亦或当下太平盛世,所有国人都应该具备爱国精神。

电视历史剧经久不衰源于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统一。一方面,电视历史剧的历史意义在于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不能被抹去,应当铭记历史;另一方面,电视历史剧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出的优秀精神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在当今社会,电视历史剧与时俱进,我们更多思考如何避免战争、推迟战争,感恩并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当然也要居安思危。电视历史剧适当反思战争,彰显人性;表现爱好和平精神的同时,也表现了科学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电视剧创作价值取向研究”(项目编号:17ZDA2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孙立尧:《宋代史论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②张智华:《电视剧名作解读》,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年。

责编/韩拓 美编/杨玲玲

推荐访问:历史剧 大众 中国 需要什么样 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