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教育与地理教学渗透中提升学科素养

【摘 要】地理学科是认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环境(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地理实践力是指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安全教育

学生善于选择、使用地理工具,收集地理信息,设计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行动方案并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是具备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安全教育正是地理实践尤其是课外实践、户外实践、野外实践的基本保障和首要前提。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有助于每一位学生树立起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有助于每一位学生担当起建设美丽中国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这也是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性质的阐释。

一、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地位

安全教育是至高无上的。目前,安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一般路径是通过德育(班会课)、校内主题活动(阅读、展览、演讲、讨论、报告等形式)以及课后安全教育平台来实施的。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不能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这样无助于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现行《中小学生守则》9条中“珍爱生命保安全”“明礼守法讲美德”“勤俭节约护家园”,分别涉及生命安全、生活安全、生态安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安全教育就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生命安全至上,一失万无,个中道理,无需赘述。生活安全知识常在心间,懂得生活,这是人类与其它物种最本质的差异。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安全已经被提升成为了我国国家战略,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谋求人地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新时代中国全社会的共识。

二、高中地理学科承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涉及公民层面与提升中学生个人素养密切关联的分三类:

第一类是生活常识方面(主要属于地理实践力素养):如天气和气候变化与增减衣服、饮食饮水安全、居住区的选择、交通安全、旅游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常见自然灾害的防御、出国安全等等。

第二类是生存技能(主要属于地理实践力素养):如宇宙安全、大气安全、地质安全、地形地貌安全、海洋安全、生物安全等等。

第三类是生态文明素养(也就是人地协调观素养):如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土地安全、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涉及国家层面的国家经济、贸易、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

三、安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的策略和方法

(一)在地理自主研习中渗透安全教育

自主研习要注重文献阅读、导学单制作、知识整理等。如生态安全,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我们让学生参考教材,对照导学单自主研习荒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自然、人为)、危害、防治、现状和前景。再如自然灾害防治安全,指导学生参考《自然灾害与防治》整理一般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以及在宣传教育、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灾害保险等方面常规防灾减灾措施。

(二)在地理思维引导中渗透安全教育

思维引导要注重联系、重组、整合、链接、笔尖思维引导。如农业(粮食)安全,我们可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引起粮食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氣候变化、耕地减少、人口增长、劳动力转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技术等带来的农业安全);如何维护(扭转不利因素)。再如大气环境安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了解大气的物质组成、理解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大气运动规律为中心来探究应对大气污染和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大气环境安全的措施。

(三)在地理活动展示中渗透安全教育

活动展示要注重主题鲜明、可操作性强、参与度高。如,与国家安全关联度极高的能源安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

第一步,问卷调查。我为国家××安全献一计;献计人××;我的计策××××;自我评价本计策的①社会经济效益指数②绿色环保效益指数③实施技术难度指数④预计实现可行时间(目前∕未来5-10年∕未来10-30年∕50年以后∕100

年以后)。

第二步,班级沙龙。说说什么是能源资源、能源分类(常规和新能源、不可再生和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能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消费结构、储量、分布、消费需求、运输进口、技术、环境代价)、维护能源安全的措施等。对于学生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想法可以异想天开,但得大致符合国情现状、社会实际、节约、环保、可持续、实践可行。注意指导学生陈述时要有观点、有依据、有逻辑,这些也是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测评学生核心素养分级赋分的重点。

再如旅游安全常识,我们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旅游体验,说说景区方向识别、景点气候、天气变化、地质、水文、交通、食物和水源的获取等等安全常识。我们组织学生撰写《读国家人口统计报告有感》,从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年度人口国情,说说我国的人口安全(自然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比、人口文化素质、劳动力就业结构等方面)状况。此外,结合《海洋地理》教学,组织学生观看海洋权益专题片——认识蓝色国土,认识国家坚决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性。

(四)在地理习题训练中渗透安全教育

习题训练要习题注重与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契合,不要刻意为了安全而挑选与安全有关的习题专门练习,也不能够为了讲安全而淡化习题所承载的主干地理知识。近些年来,安全教育渐渐成为高考试题的新宠。如,涉及野外安全的等高线地形图上野外宿营地、行进路线的选择;与重大工程安全相关的港珠澳大桥(台风高发海域)、沪昆高铁(西南喀斯特地貌)、西成高铁(穿越秦巴山脉、汉水谷底,近95%的桥隧);与贸易安全有关的国际贸易(贸易壁垒)、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等都成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屡见不鲜。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然环境安全与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等都值得在相关习题中适度展开。总之,在地理习题训练和讲评中渗透安全教育力求新、活、透、亮。

四、地理教学中安全教育效果的反馈和评价

对于安全教育与地理教学相渗透及其在提升学科素养方面效果的反馈和评价,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知识竞赛、日常测试(渗透一二题)、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等级考)进行调查、考查。基于调查、考查的结果,还应当做些分析、反思,不断认识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地位,适当调整高中地理学科可以承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逐步优化安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的策略和方法。

无论是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都势在必行。我们地理教师应切实把握好学科教学与安全教育的整合点,精准渗透安全常识、技能、素养,使地理教学真正成为高中安全教育的重要平台。

推荐访问:素养 安全教育 渗透 学科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