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新路径研究

摘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要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在教学中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能力结构,以解决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为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专多能,差异发展,使自己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实际能力达到技师水平。据此,应明确“能力学分”的概念,用能力学分评定学生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及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程度。

关键词:一专多能;差异发展;学生;就业能力;学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5-0070-03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毕业生就业率成了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你能做什么?”几乎是每个应聘毕业生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这一问题解决得优劣,体现了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学校的兴衰。

经过深入调研,笔者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向精深方面发展,对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下,要做到理论知识“广而深”、操作技能“全而高”几乎不可能。针对这一情况,我院采取了“一专多能,差异发展”的方法,效果很好。

“一专多能,差异发展”的内涵

“一专多能,差异发展”的内涵是:在教学中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内容上由学生自主选择。具体而言,就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特点,面向该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面向所从事的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构建核心能力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能力结构,以解决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为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专多能,差异发展,使自己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实际水平达到技师标准。

“一专多能,差异发展”的理性分析

在学时一定的情况下,核心能力培养的深度与广度是一对矛盾,权衡利弊只能是牺牲一点“广度”以保证足够的“深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大量专而深的人才(当然也需要广而深的人才,但这种人才是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小,也不是高职教育所能培养的);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成才之路应该是先有“深度”,后有“广度”,也就是在校时先保证有足够的“深度”,毕业后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从而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发展“广度”,以求更大的发展。反之,则有生存危机,难以立足于社会。

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效率较低,知识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一专多能,以专为主,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需要。

随着学习范围的细化、学习内容的深入,在一个专业中就会出现众多的分支(研究方向),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去学习、研究同一个方向,就业面过窄,同样会影响就业,因此,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选择,使学生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构建不同的知识、能力体系,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做到人人有专长。

具体做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院选择数控技术专业作为试点,具体做法如下。

确定专业核心能力通过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分析会、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等形式,明确了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以加工为主,确定了其核心能力为:拆装测绘制图能力、数控机床的手工编程加工能力、三维造型及计算机辅助编程加工能力、夹具设计制造能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能力、零件的检验及误差分析能力。同时也确定了每一项核心能力所对应的具体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特点,面向该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和所从事的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以工作需要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程序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以具体的工作结果为考核依据,将理论知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入一个个学习任务中,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编写教师使用的“课业设计方案”和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供教学使用。每一项核心能力对应一门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

用能力学分的方法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所谓能力学分不同于学分制中的课程学分,学分制中的课程学分是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和学时数确定的,只要考核合格就能拿到该门课程的学分,总学分的多少反映了学生通过考核的课程数量,而不能反映课程的掌握程度。能力学分则能够反映掌握核心能力的程度,反映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程度,总学分的多少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能力学分可以根据核心能力课程考核的结果(成绩)确定。能力学分的评定标准如下:(1)优秀,4分。在该项技术范畴内,能够解决企业的复杂问题,基本达到车间技术主管的水平,能胜任中等企业的技术工作。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10%。(2)良好,3分。在该项技术范畴内,能够解决企业的较复杂问题,基本达到车间技术员的水平,能基本胜任中等企业的技术工作。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20%。(3)中等,2分。在该项技术范畴内,能够解决企业的一般问题,初步具备车间技术员的能力。(4)及格,1分。学完规定的各项内容,在该项技术范畴内,能够解决企业的简单问题。(5)不及格,0分。学完规定的各项内容,在该项技术范畴内,不能够解决企业的简单问题。对于未能完成规定的各项学习内容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视为没有选学该项课程。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后,由该项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评定小组进行成绩评定,确定等级。对于优秀等级,还需要经过专家委员会组织的答辩与复核。对各项核心能力按照等级标准制定详细的评定方案,以保证评定结果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对于数控专业,只要拿到6个能力学分就可以毕业,如一个优秀加一个中等,或两个良好,或三个中等。这样可以对选修不同内容、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综合管理。另外,为了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还安排了能力拓展项目。对于数控机床手工编程加工能力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种机床,同时自学另一种机床并参加考核,如:学习数控车床的同时自学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并参加考核,学习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的同时自学数控车床并参加考核。对于三维造型及计算机辅助编程加工能力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种软件,同时自学另一种软件并参加考核。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水平,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课程实施核心能力课程每个学期都开设,每学期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门核心能力课程进行学习,同时还可选择部分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和专业类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构建各自独特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随时中断学习去企业锻炼,回来后再继续学习,也可以提前完成学业或推后完成学业(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每名教师指导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标准人数为:拆装测绘制图小组12人、数控机床手工编程加工小组20人、三维造型及计算机辅助编程加工小组40人、夹具设计制造小组12人。学生人数最多不能超过规定的20%,低于规定50%的不开班。如果有多名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人数可以按照教师人数相应增加。课时费按照小组为单位计算,学生人数与标准人数有出入的相应增减。

核心能力课程的具体内容及目标要求

拆装测绘制图能力课程(1)目标要求:机电设备的中等复杂部件的拆装、测绘,画出装配图和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如普通机床的主轴箱、走刀箱、缝纫机、发动机等(可2~4人合作)。(2)学习内容:设备的拆装方法、测绘方法(含量具的使用、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AutoCAD绘图等。

数控机床手工编程加工能力课程(1)目标要求:掌握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的手工编程和加工方法,并能达到高级工水平(教师指导的工种达到高级工水平,自学的工种达到中级工水平;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种数控系统,自学另一种数控系统)。(2)学习内容:零件识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知识,刀具的刃磨,零件检验,普通车床加工,普通铣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及加工,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编程及加工等。

三维造型及计算机辅助编程加工能力课程(1)目标要求:熟练运用两种三维软件进行复杂零件的造型及自动编程加工(其中教师指导学习一种,自学一种,自学的软件要求可适当降低)。(2)学习内容:常用三维造型软件,UG,Pro/E,Cimatron等。

夹具设计制造能力课程(1)目标要求:能设计较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能完成较复杂夹具的设计、制造、装配,并能运用该夹具装夹零件、编程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可2~3人合作)。(2)学习内容:数控加工工艺,夹具设计(含定位原理及定位误差分系),夹具的拆装,夹具的安装及调试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能力课程(1)目标要求: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较复杂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过程卡、工序卡,计算工时定额,能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2)学习内容:掌握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性能的知识,会使用常用的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加工简单零件,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的加工特点、加工效率、加工成本、经济加工精度,掌握热加工、热处理的相关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工时定额的计算,技术经济性分析等。

零件的检验及误差分析能力课程(1)目标要求:掌握零件的检验方法,能设计零件的检验方案,能熟练运用量具对零件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合格并能对误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加工的建议。(2)学习内容:常用量具及检具的使用、保养与维护,误差分析,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与维护等。

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根据学生能力形成规律和课程的内在联系,笔者给学生提供如下两种选课方案(如表1所示),以供参考。

说明:

1.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基本不变,穿插到平时授课,每学期一门。毕业设计可以与核心能力课程结合起来完成。

2.在下厂实习期间,另外,增加针对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补充的知识,可以是跨专业甚至是跨学科的,只要学生需要就可以开设。可以是讲座、研修等形式,在时间安排上应集中一两周时间,以方便学生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如果不愿意去企业,可以选学核心能力课程。

3.每门核心能力课程学习期限为一学期,在一个学期内主要学习本课程,同时穿插几门学时较少的课程。

核心能力课程的优点

1.可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深入学习某一核心能力,在其技术范畴内,能够解决企业的较复杂问题,基本达到车间技术员的能力要求,能基本胜任中等企业的技术工作。不求“招招会”,但求“一招精”,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打破了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构建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实现差异化发展,拓展就业空间,可解决学生“自相竞争”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出了分层次目标,不同的学生可以参加同一门课程不同级别的学习,可以解决差生学不会、优生“吃不饱”的问题,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4.核心能力课程符合大课程观的要求,自成体系,时间安排充足且相对集中,有利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项目情况灵活调整,容易实现工学结合。

5.可根据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核心能力,有利于界定各专业的外延,有利于丰富各专业的内涵,使各专业更具特色;可调整不同的核心课程设置,容易派生新的专业,真正将专业群做大做强;有利于打破各学科、门类的界限,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6.可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及时地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有利于储备师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材料,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体现职业教育多样性的特征,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提高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为职业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专多能,差异发展”的实质就是牺牲一点“广度”换取足够的“深度”,实现更高层次的竞争。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实现差异发展,有利于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填补社会的人才空缺。这样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更能满足社会需求,更符合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孙连栋.实施技能方向 实现差异化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143-144.

[2]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3):104-1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1-86.

[4]王炜波,董兆伟.突出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35-138.

[5]杨金土.多样性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5-7.

作者简介:

孙连栋(1971—),男,山东庆云人,工学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数控技术与加工。

推荐访问:提高学生 路径 能力 就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