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养天地广阔

敢问路在何方

1986年12月,祖同禄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湖北省英山县雷店镇东明村。按政策规定,志愿兵可以享受安置就业待遇,祖同禄当时的最大愿望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一辈子端上铁饭碗。由于有在部队开车的优势,他被安排到鄂城钢铁厂开车。因为当时多数企业不景气,祖同禄作为企业的汽车司机,也面临着下岗的命运,不得已,只得到英山县鱼种场做一名养殖工人。

军人的经历磨砺出祖同禄坚毅的性格。在养殖工作上,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经常是踏着晨露出去打草,迎着晚霞背草回家。也经常为了肥水养鱼,面对熟人诧异的目光,挑着粪桶走街串巷。

由于缺乏养殖技术,一年下来,他不但没赚到钱,还欠下一屁股的债务。

祖同禄毫不气馁,2004年,他辞去公职,借钱买断集体所有的20多亩水面的经营权,决心用青春和热血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心若在梦就在

祖同禄认真地分析市场形势后,觉得市场上优质鱼苗缺乏,便大批量地购买亲鱼,准备进行鱼苗孵化繁殖。

鱼苗孵化既要有一定的孵化技术,又要懂科学管理。2004年夏天的一场死鱼事故,让祖同禄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一天天气闷热,他头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早晨起床比较晚,当到塘边巡查时,发现两池草鱼亲本死了个精光,望着3000多斤死鱼,他心痛不已。为了不让悲剧重演,他专门聘请养殖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还订阅了大量科学养殖方面的报刊,像当年学习开车一样认真学习鱼种培育、鱼苗繁殖相关技术,并先后到武汉、黄冈、蕲春等地学习取经,以科学态度、用科学方法对待和管理鱼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6月,祖同禄繁殖的1.2亿尾优质鱼苗在市场上俏销,毛收入13万元,获纯利4万多元。初试成功使他尝到了科学养殖的甜头,更增添了他投身养殖业、创业致富的信心。第二年,他请了两位工人协助自己培育鱼种,并引进了大口鲶、鳊鱼、鳜鱼等名优品种,当年鱼苗销售收入达到18万元。

两年的苦心经营让祖同禄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小打小闹难有大的发展。他惦念起家乡那1000多亩荒山荒水,或许那里有更大的创业舞台。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促使他很快又转移到新的战场。2008年初,他邀请5个亲友合伙入股,以42.8万元竞标租赁了雷电镇1450亩山场、水库、茶园40年的经营权,创办了英山县东新林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成立了林业合作社。这片祖同禄非常熟悉的荒山荒水由于缺乏资金,缺乏技术,一直沉睡多年。重回家乡的祖同禄决心在这里扎下根来,扬起二次创业的风帆。

创业路上充满荆棘,需要艰难地闯过一道又一道关口。第一关是规划关。为了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祖同禄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多次到其他养殖基地参观取经,也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上网查询各种资料,最终才确定了山上种杨树、果树和茶叶,林内养野鸡,水库养鱼,山边养猪养羊,以及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用沼渣种树种草,用沼液养鱼的“猪-沼-果-鱼”生态农业模式。第二关是资金关。为了筹措启动资金,祖同禄向很多单位和个人求助,一位战友将自己的安置费借给了他,信用社也雪中送炭给予支持,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第三关是技术关。祖同禄虽然掌握了一些种养技术,但要搞生态种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在县水产、林业、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下,他在种养方面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他在两年时间里一共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800平方米的现代农庄,新修公路5千米,改造低产低效林300亩,抚育中幼林600亩,栽植杨树1万余株,养鸡5000多只,养鱼5万多尾,吸纳了9个农民工在自己的山庄就业。

阳光总在风雨后

祖同禄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生态园建设的第一年收入就突破了32万元。

如今,走进东新种养生态园,只见生态山庄掩映在山水之间,碧波鱼跃,畜禽满圈,绿树成荫,花果飘香,餐饮、休闲、娱乐生意火爆,客人络绎不绝。

梦想有多大,天地有多宽。下一步,祖同禄计划按照“近期抓养殖,长远抓油茶,着力抓旅游”的思路,发展油茶600亩,高山云雾茶200亩,营造高效经济林、速生丰产林300亩,畜禽养殖1万头(只),建造小型狩猎场1个,力争实现年综合收入500万元以上。

曾经是优秀士兵的祖同禄,依然保持着军人风采,在人生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勇往直前,越干越有劲,越走路越宽。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 邮编:438700)

推荐访问:广阔 种养 科学 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