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报告

 2020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建议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市政协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于 3—5 月份组织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等界别委员,对全市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监督性调研视察。

 近几年来,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战和合力攻坚,到2019 年底贫困人口减少 17.9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9.3%降为0.3%,126 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连续 6年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重点攻坚推动,狠抓巡视巡察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奋力完成剩余 6040 人的脱贫任务,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尽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利益链接机制还需完善。一是存在产业扶贫项目单一、同质化的现象。一些扶贫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基本依赖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缺乏深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 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后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二是利益链接机制不规范。贫困户真正参加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比例不高,在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中,香稻和油茶产业对

 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香菇产业好。三是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较大。香菇、油桃、蔬菜、小龙虾、鸡蛋等农畜牧产品出现滞销和价格下滑问题。扶贫项目建设受限,在 1296 个扶贫项目中,有近 10%的项目没有开工。葡萄、油桃、猕猴桃等 100多个水果种植项目,错过了最佳追肥期,很多贫困户春栽香菇大棚管理不到位,制棒和点种期延迟,影响产量、质量和收入。

 (二)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依然繁重。一方面,“三保障”仍存在短板。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异地就读补助不到位的问题。新“985”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出现了住院率偏高、过度医疗现象,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村医为主,多流于形式,少数村卫生室建设不达标,存在“缺医少房”等问题。一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入住率不高,配套产业和促进就业没跟上,后续脱贫缺乏支撑;有的已经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旧的危房未拆除,有的改造后人均面积超标。四是少数贫困户存在旱季缺水的情况。另一方面,存在较大返贫风险。据监测,全市接近贫困线的边缘户 1501 户 3948 人、监测户 875 户 2374 人,后续防止返贫存在三种风险:政策性返贫风险。不少脱贫群众转移性收入达 50%以上,属于政策性脱贫, 创收增收渠道单一。因病致贫风险。我市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些家庭,一人患病,全家致贫。因疫致贫风险。一些常年外出务工的群众因企业歇业、停产、关闭无处就业。

 (三)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一是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把扶贫政策当福利,“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

 二是帮扶方式方法简单,简单给钱给物的多。三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贫困群众自主生产经营能力不强。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不紧密。职能部门之间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缺乏有效衔接。农村的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旅游资源开发及其它社会事业等建设项目,时常出现各定各的项目,造成有的项目抢着扶持,而有的项目又无人扶持的现象。

 (五)基层组织战斗力有待加强。主要表现是“三缺”:一是缺人。党员和村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村级组织弱化。目前,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一暂时性措施,仍未解决长期存在的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部分村党组织缺乏战斗力。二是缺钱。村集体经济薄弱,绝大多数非贫困村没有产业项目,大部分村集体收入全部依赖财政转移支付。三是缺位。有的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盲目乐观,有的麻痹大意、畏难厌战,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数据质量不高,工作程序不到位。

 针对上述问题,市政协四届十九次常委会议进行了专题协商讨论。会议认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补齐短板,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持续提升产业扶贫质效,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一是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量化带贫标准,细化带贫协议,实化带贫举措,确保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千方百计保障贫困群众就业。克服疫情影响,积极运用开发公益岗位等就地就近就业措施,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扶持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就业扶贫上。三是加大消费扶贫工作力度。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四是健全扶贫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加强专项扶贫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监督管理,确保应贷尽贷,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

 二、持续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多措并举预防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全力啃下因病致贫返贫这块硬骨头。精准落实“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政策,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三是坚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切实做好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控辍保学工作,落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四是落实后续帮扶

 政策措施。落实“摘帽四不摘”的要求,对摸排出来的无劳动能力的边缘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为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外的农村人口购买防贫保险,为贫困边缘户扎牢“保障网”。

 三、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扶志自强。一是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的,统筹安排公益岗位,多渠道转移就业。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自强不息、通过生产和就业稳定脱贫致富的,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形成正向激励作用。加大文化扶贫力度,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落实 “三留守”人员关爱措施。三是继续强化教育引导和典型引路。组织开展评比表彰“脱贫光荣户”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四、持续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提高生活品质。一是做好观念衔接。坚持“精准”理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开启乡村振兴工作。二是做好规划衔接。因地制宜编制好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规划。三是做好政策衔接。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均衡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避免厚此薄彼。

 五、持续加强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如期脱贫。一是抓党建促脱贫。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提高村党组织

 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在脱贫攻坚一线识别、使用和锻炼干部。选优配强村“两委会”干部,加强扶贫干部培训和考核监督,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对踏实苦干、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三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量。克服麻痹大意、盲目乐观、侥幸过关心理,提高扶贫档案和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切实做到 “三精准”、“三一致”。四是严格监督检查。保持常态化督查态势,狠抓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惩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

推荐访问:攻坚战 脱贫 高质量